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游戏故事 |“骑”思妙想——国资中心幼儿园(瑞平西园)

发布时间:2025-04-18 04:09分类: 浏览:18评论:0


导读:      游戏故事“骑”思妙想国资中心幼儿园(瑞平西园)游戏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


 
 
 
 
 
 

游戏故事

“骑”思妙想

国资中心幼儿园(瑞平西园)


游戏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

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

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新学期伊始,小班的宝贝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上,瞬间就被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了。在众多玩具中,户外小汽车最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大家都想换着开一开,在园中自由骑行、灵活穿梭、尽情探索,体验一把当“小驾驶”的感觉。



01

游戏故事



(一)骑车初体验  

小班的孩子们对于骑小车这件事儿,有着浓厚的兴趣。从骑行的火爆程度以及骑行的状态,我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对小车的喜爱。

沐 丰

“老师,嗨!看我在车里呢,我开的多快啊!”


亦 瑶  

亦瑶骑在一个双人小车上,小脸红扑扑的,用力地蹬着,“我带着硕硕一起玩,我有点骑不动了”。



吕沐硕开心的对我说“老师,我喜欢玩小车!太高兴了!”回到班级后,孩子们余兴未尽,纷纷拿起画笔,将他们骑小车时的所见所感画了下来。


教师的思考

通过细致观察,我发现孩子对于骑行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骑行过程中,孩子们尽情享受着游戏带来的欢乐。骑行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为幼儿创造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作为老师,我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把游戏的主导权交给幼儿,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二)我会骑小车  


“我们知道那么多不同种类的车,那我们都应该怎么骑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想要回答。

露恩

“老师,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骑小车。我们先打开车门,坐进去,再把车门关上,转动方向盘,小车就能走起来了。”


看着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我对他们说:“你们能教教老师,你们骑的小车都是怎么跑动起来的吗?”于是,孩子们围过来和我交流着自己骑小车的经验。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指出3-6岁的幼儿社会性是在游戏、观察、学习、模仿、体验中发展起来的。我充分尊重幼儿的表达,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引发提问,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尝试,将模仿和动作运用到游戏中。对于幼儿来说,每一次尝试都是对已有经验的挑战,也是建构新的认知经验的过程。



(三)撞车啦!

(第一次遇到问题)

小朋友们熟练掌握骑小车的技能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启了骑行,玩的不亦乐乎。然而,随着游戏的深入,问题也随之而来——有好几个小朋友不慎发生了“撞车”。面对突发状况,孩子们纷纷思考了解决办法。

听着五花八门的回答,我问道:“可是我们用什么来运路障呢?”

通过观察,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尝试,沐丰说:“车后面有一块板子,我们可以把路障塞进去”。但很快,他们发现路障的头是尖尖的,好像放不下。于是,小朋友们继续观察还有什么可以利用起来。

这时,孩子们看到操场上有一个可以放水杯的车子,“我们可以把这个锥桶放到架子上!”。经过尝试,小朋友们发现水杯架的宽度太窄,一次最多只能运输一个路障,速度明显很慢。经过几次试验,孩子们脸上渐渐露出一丝困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我温和地引导他们:“别急,咱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佳乐

“我们可以利用空间大的小车,可以把路障放在里面”。


于是,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然而,他们发现即使是小推车,一次也只能放一个。沐丰在操场上扫视了一圈,眼前一亮:“哎?我们可以多叫一些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呀。”在得知小车的顶部也可以放东西后,嘉许说道:“我们可以借助小车的头顶来放置路障”。

教师的思考

幼儿作为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于单调的游戏方式并不满足。在遇到“撞车”问题时,他们巧妙地以增添路障材料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游戏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提升了游戏体验。这种情境化、形象化的方式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也能激发幼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意愿。



(四)头顶太高,一次只能运一个

(第二次遇到问题)

小朋友们闻声而来,争先恐后地拿起锥桶往小车上放。

沐丰喊道:“我先放一个!”

佳乐踮起脚试了试:“哎呀,有点高。”

亦瑶自信地说:“我个子高,我来试试!”

栩心边用力边问:“使劲,我们能不能多放几个啊?”

在运输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车的顶部过高,一次仅能放置1-2个路障,效率较低。沐丰提议:“我们可以找其他小车帮忙!”最终,大家决定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运输路障以提高速度。

教师的思考

幼儿通过实践发现工具的限制,并尝试通过分工合作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正是构建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关键阶段,引导他们逐步提升能力,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这种“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解决问题”的循环,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还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坚持不懈的良好学习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太挤啦,又堵车啦

(第三次遇到问题)

孩子们在设置路障后,骑行区域恢复了通畅。但不久后,堵车现象再次发生。我观察发现,部分幼儿未按规划路线骑行。


思洛

思洛指着操场上的交通标志喊道:“我在马路上有看到很多交通标志,是爸爸告诉我的,我们可以放一些来提醒小朋友。”


陈嘉许立刻响应,他跑过去指给其他小朋友看:“那让我们来摆摆看吧”,孩子们随即合作布置了简单的交通标志。





02

后续活动支持



01

设计停车场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停车方式,规划停车区域,解决车辆随意停放问题。



02

组合式木板车

大班幼儿用炭烧积木搭建可承载多人的组合式木板车,让幼儿自主观察,进行思维的拓展,提升经验。



03

“龙舟车”游戏

通过小组合作骑行进行游戏,促进语言交流与社会性发展,增强游戏趣味性,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教师的思考

当游戏活动受到幼儿的关注和喜爱时,教师应判断及探寻其价值。通过提供适宜的支持行为与策略,促进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发现”的价值需幼儿自主探索,而非成人强加。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权利,教师既要给予情感上的回应,又要耐心观察,以助力幼儿深入游戏,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03

游戏反思


王妞妞 国资中心幼儿园(瑞平西园)教师


01

顺应幼儿的兴趣,让兴趣助推活动

整个活动的进行是基于幼儿的兴趣,这种兴趣让他们愿意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参与游戏。我注意到,当幼儿对这些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时,他们更愿意投入其中。作为教师,我应顺应他们的兴趣,通过支持和引导来推动游戏的开展。


02

实践支持性策略,让活动顺利开展

·通过投放幼儿所需的活动材料,赋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通过创设宽松环境,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充足的活动时间、空间,以及对幼儿想法的尊重,共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观察者,我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帮助,将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

·通过组织交流分享活动,助力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每次的回溯时刻都能充分表达,梳理经验,并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03

互动对话,助推游戏进程的深入

随着游戏的推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了大量的自发学习,并且这些学习非常有效。《指南》建议教师:“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因此,在游戏后,我会与幼儿进行互动分享:

第一,支持幼儿将自己的经验用语言表述清楚,这有助于他们整理思路,增强表达能力。

第二,引导幼儿进行互动,了解不同的经验和方法,激发幼儿的思维活跃,让幼儿看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可能性。

第三,除了集中的互动分享外,我还与幼儿一起把游戏及讨论中的问题和发现以“孩子画、孩子说、我实录”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贴在墙上。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面墙不仅支持幼儿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回顾、反思和讨论,还能让幼儿将在游戏中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通过说、画、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反思和经验积累,从而助推游戏活动的深入。这种立体化的反思模式,不仅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的经验,还让《指南》中“关注学习过程”的理念真正得以践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