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研究生学制延长成趋势:“人均硕士”时代来了?

发布时间:2024-10-20 14:33分类: 浏览:185评论:0


导读:研究生培养重在“专、精、深”,延长学制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培养模式。——女同事说#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很多学生从家返校之际,一个话...

研究生培养重在“专、精、深”,延长学制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培养模式。


——女同事说





#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很多学生从家返校之际,一个话题火上热搜:


#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高校招生引争议#。



据悉,兰州大学日前发文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


而在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话题就一度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


上个月,各大院校集中公布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时间,#多所院校延长研究生学制消息甚至火上热搜第一。



而对于研究生学制延长这件事,大家看法不一。


有网友认为选择专硕就是:学习年限相对短些,毕业后能快速投入到工作中。



有网友认为:想要专心搞好学术,2年时间不够,还没学到什么呢,就要毕业了。


有网友则觉得:人均硕士”时代来了?读书的速度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啊。这是把学校当成蓄水池,对冲就业压力?可学历再这么通胀下去,花几年时间读研究生还值吗?


延长学制,初衷是为了提高研究生质量。


专家表示,研究生培养不同于其他学历教育,重在“专、精、深”;考核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学历教育,其质量要求更高。

 

基于这些压力,一些学生只求获得学分,不认真读书、不深入钻研课业;某些导师由于修业年限短、门下学生多,无暇或缺乏精力细致深入指导。


这不前段时间,南京工业大学官网发布的《关于对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就引发了热议,随之爆出近期多所高校清退研究生的新闻。



 可以看到: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准求数量了,同时非常注重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是通过延长研究生学制,是否真的能提升培养质量?还是延可能导致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限制一部分学生,提前走向人生下一阶段的机会?


相比而言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又是怎样的?延长学制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1


研究生学制延长已成趋势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都已经开始了对研究生学制的调整:明确延长学制,尤其是专硕学制。


硕士研究生从2年延长到3年,博士研究生从3年延长至4年。


最近,沈阳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发文,宣布将延长部分专业的研究生学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近日宣布,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研究生教育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将2025级部分全日制研究生学制进行调整。


其中,化学与药学学院的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调整为4年。教育学部的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此外,文学院的学科教学(语文)、外国语学院的学科教学(英语)、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学科教学(历史)等大量学科教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从2年调整为3年。


7月8日,沈阳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科、专业(领域)学制调整情况表》显示,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专业从原学制2.5年调整为3年。校方介绍,此次调整根据的是该校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7月16日宣布,经济金融学院拟于2025年起调整金融专业的学制。其中,0251金融(全日制,专业学位)将原学制2年调整为3年,每学年学费标准不变。0251金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制仍为2年,每学年学费标准不变。


今年6月,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院)也发出公告称,根据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自2025级硕士研究生起,对我校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学制进行调整。其中,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以及学科教学(音乐)等专业学制从2年改为3年。


一般来说,我国高校专硕学制是2-2.5年,学硕学制普遍为3年。


专硕面向就业、学制较短,具有应用性强等特点,也因此成为很多想要提升学历的工作党和工科专业学生的第一选择。


而现如今,当专硕学制延长逐步成为一种新常态,很多想要考研的同学望而却步了,相关专业正在读研的同学压力也更大了。



大家一方面担心:学术标准的提升意味着专业学位硕士学制要向学术型硕士看齐,培养标准严要求是否预示着毕业论文的评判标准也将随之提升?



此外,经济负担与年龄焦虑也随着研究生学制的延长而来了,学生不仅需要额外承担一年的学费与生活费用,还要面临职业发展推后的可能;



提前一年踏入社会,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独立与积累,更是对个人年龄压力的一种有效缓解,让他们能够更早地在职业生涯中起步。


有不少网友看到研究生学制延长的消息,认为这是学校为多收一年学费而推行的。


实际上,学校不仅不盈利还要倒贴,付出更多经济和人才的投入与支出。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培养成本,2018年,一个本科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是3.27万/年,硕士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学生所缴学费远低于培养成本。


高校和教育部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发点是极好的,可同时也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有效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比如: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和机制?如何改革导师制度和指导模式?如何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上问题仅仅通过延长学制可以解决吗?


不少专家认为,学制延长只是表象,研究生培养不可能实现“多快好省”,问题的关键不在“学制”,而在从根本上提升“学质”。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这样分析道:


培养一个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按照两年的周期,第一年上基础课,第二年开始写论文,怎么可能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实习实践呢?


近年来,我国高校所持续探索的“产学研”相结合路径是此阶段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有提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教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系统和完善。”


对专硕来说,教育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既要有课堂学习,又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面对生产一线和实践需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这样看来,由延长学制所带来的教育大改革,正在慢慢融合多方面力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当然,改革的最终目标还在于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因此不论是延长学制还是提升学术培养标准的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


基于此,帮助学生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十分重要,然而这一点实施起来却不容易。


如何衔接好学校、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思考,我们不妨从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找找灵感。


2

延长学制后怎样走得更远?

国外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启发与思考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平均,使得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保证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又要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比之下,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时间都比较短,毕业生个人素养与能力却很出色,可能有不少同学好奇我们为什么不缩短时长反要加时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国外硕士一般分为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有些学校也会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


授课型硕士是针对于就业,培养的是就业型人才,是为了求职做准备的;而研究型硕士以学术为导向,培养的是科研型专家学者,为之后读博做准备。


英国、中国香港和爱尔兰的授课型硕士的学制通常为一年,研究型硕士通常为两年。


荷兰有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之分,研究型大学一般学制为两年,而应用型大学授课型一年,研究型和理工科都为两年。


俄罗斯、德国、波兰、挪威、丹麦等国家研究生学制一般都为两年。


美国研究生因院校、专业不同而年限不同,通常1至3年后就可以修得硕士学位。


日本硕士学制为两年。


韩国硕士学制有多种选择:1.5年、2年和2.5年制。其中,2年制是最为普遍的学制。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不少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路径的探索提供很多借鉴性的思路: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主张教育与实践并重,既强调前瞻性,也考虑实用性,十分注重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


从培养目标看,斯坦福大学注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知、情、意、行等能力;


从培养途径看,斯坦福大学运用从项目运行到学位授予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


从培养保障看,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从资金、平台、人员、制度和环境在内的“网”状保障体系。


再来看看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德国慕尼黑工大管院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同时兼顾到“管工结合”的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和研究生的创业思维培养;


旨在将管理学决策原则与科学技术原理结合,提升研究生的管理决策水平和领导力,帮助学生明晰其社会责任、扩展全球视野,为个性发展创造机会。


国外高校的培养模式,也可以有效运用到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路径探索之中。


创新理念,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职业发展支持;不断以全方位、高标准、严要求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积极性,不仅学知识,更要提升能力,因为能力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特别是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不少高校毕业生趋向于“慢就业”,而我国研究生学制延长可以通过分散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找到理论实习与实务兴趣的结合点。



高等教育不仅在于输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与素养的方法,尤其是专硕应该更注重非知识性内容的开发。


只有兼顾好知识与实践,才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将来在职场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3

学制长短不是核心

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改变更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硕士点的不断增加,大家觉得读研好像竞争压力变小了。然而,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用人单位,社会各个方面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反观当下延毕率居高不下的研究生教育现状,真是让人捏把汗。


这一出出的,又是硕士点增加,又是难毕业、又是就业环境不容乐观,读书的速度根本赶上学历贬值的速度啊。


很多步入工作的研究生表示:虽然自己学历提升了,可是仍然感觉到自己无法适应职场快节奏的要求,所到底还是能力不够。


两年制和三年制看着是2比3的时间,实际有效学习时间可能是1:2。


莎莎已经工作2年,她经常感慨:两年制硕士,学习学不好,第二年秋天就要找工作了,论文也写不好,企业实习也没时间,干啥都没时间。


硕士第一年,大量时间都用来上课拿学分,课程压力繁重,能够参与科研的时间非常有限。


第二年则面临毕业,要在完成大论文的同时,兼顾实习和找工作等诸多任务;如果不能与导师及时沟通,将会影响科研的深入程度和研究进程,毕业论文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不仅学生压力大,导师更是亚历山大,他们表示:2年时间根本不够,又要搞科研,又要考公找工作,学生像个陀螺,哪里能忙得过来?


所以,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学制长短,关键还在于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


陈志文所提到的这些路径就很好的契合了现阶段的需求:


第一,调整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高校可以密切与相关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现实需求。


第二,改革导师制度。目前,高校推行的双导师制就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即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学术导师和一名校外行业导师。学术导师负责理论指导和学术规范,行业导师则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第三,完善评价模式。今年4月,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规定,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可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获得相应学位。对于专业学位明确可以不再以论文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


学校只有在延长学制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学会使用时间,在有效安排科研任务、保证自身学识有所增长的同时,兼顾好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和选择,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人才。


据统计,今年普通本科院校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33.2%,低于本科生的43.9%。


可是这样的结果也不能归咎于企业,因为企业这边也有烦恼:对口岗位本科生就够用了,无法为研究生提供更高薪资。


如此,毕业生与企业这两股力量在现实的矛盾中“撕扯”着,想不出合适的“破局”方法。


有人感叹:“早知道就不考研了,如果本科毕业后就进入职场,在三年的时间内也能积累不少经验,说不定现在已经升职加薪了。”


也有人坚持认为:“虽然就业难,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历是无价的,对个人成长很有帮助。”



时代一直在变,没有哪个选择一定是最好的、最稳妥的、最值得的。


也许,我们应该纠结的不是要不要读研,而是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自我的构建。


自我构建就像是一捧无法熄灭的火炬,一旦你建立自我的意识之后,就像是被某种状态所感召和呼唤,被无可遏制地吸引。


你会发现,千万种飞鸟,有千万种辽阔。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然后呢?

[2]看天下实验室:研究生政策大转向

[3]科学家论坛: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启示

[4]质化研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中国魔幻第一城,找不到微辣,就像找不到一楼
爸妈给小朋友做中秋“丑”灯笼,网友:小时候丢家长的脸,长大了丢孩子的脸哈哈哈
大学生村官整顿农村主打六亲不认,网友:其实也可能是认不全哈哈哈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