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好,去吃顿好的”、“今天心情不好,去吃点儿吧”、“看电视无聊,吃点零嘴”......
还有人,经常不按时吃饭或盲目挨饿,一旦进食便胡吃海塞,吃到“撑”为止。“压力太大了,不想吃饭”、“工作没忙完,没时间吃饭”“减肥得靠饿”……
无论哪种情况,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都会让身体出问题,尤其是这个不起眼却伤不起的器官——胰腺。这个器官
胰腺是人体十分“低调”的器官,住所非常“隐蔽”——位于上腹深处,躲在胃的后面,是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消化器官。外分泌腺——消化:分泌胰液帮助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一旦功能受损,食物将难以消化。
内分泌腺——代谢: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长期暴饮暴食,或在其他因素下,被激活的胰液出现反流,流入胰腺组织,甚至会“自己吃(消化)自己”。从而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出血甚至坏死,这就是急性胰腺炎。就可能“要命”
当胰液从受伤的胰腺处出来溜达,就会祸害周围的组织器官,如胃、肝、肠、脾脏等。胰腺发炎轻则腹痛和呕吐,重则会威胁生命。严重时可能引起全身器官的炎症反应,导致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病因有三类:胆石症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高脂血症引起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长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胰腺炎”。这三大病因均与饮食习惯高度相关,尤其是暴饮暴食和油腻饮食。因此,要想预防急性胰腺炎,管住“嘴”是首要的。突发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脂肪泻、腹泻;下腹部或腰部有青紫色瘀斑等。尤其是这4类人群要格外注意:孕妇、肥胖人群、老人、糖尿病患者。
餐后“补救”要到位
偶尔一顿放纵餐并无大碍,但大餐后第二天,我们要给机体适当的“安抚”,对身体进行一些“补救”措施”:少量多次饮水:充足饮水可加快机体代谢,适当多喝些白开水、绿茶或柠檬水,少量多次,尽量达到2000~2500毫升。补充膳食纤维:大餐后易引发便秘,为了尽快加速排泄,可多吃点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来促进肠道蠕动。还可以冲杯奇亚籽、燕麦麸皮等。美国农业部统计的高纤维食物↓

轻量运动:建议饭后20~30分钟做点轻量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原地踏步走等。
保护胰腺越早开始越好
美国胰腺专家 Prabhleen Chahal 博士表示,控制饮食往往是保护胰腺的有效方法。想要保护胰腺,得多吃对它有益的饮食,同时减少对它有害的食物。可以有效限制胆固醇的吸收并提升纤维摄入,这对于降低胆结石或高甘油三酯的风险具有积极作用,而这些因素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关键诱因。如深色叶类蔬菜、蓝莓、红薯、葡萄、胡萝卜、核桃和石榴,适量食用牛油果、橄榄油和坚果等。抗氧化剂能够对抗体内的自由基,从而减少炎症的发生。选择ORAC值高的食物↓
如炸薯条、薯片、蛋黄酱、糕点、含糖饮料等。这类高脂肪食物和果糖丰富的食物会增加甘油三酯水平。这会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增加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如果患有急性胰腺炎,可以将每日总脂肪摄入量控制在30克内,避免摄入饱和脂肪。酒精会破坏胰腺细胞内膜,紊乱胰腺功能,带来直接毒性作用。大量饮酒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升高胰管内压,破坏胰腺组织。吸烟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除了饮食定期体检: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每年可以进行一次腹部B超,可以发现包括胆囊、肝脏和胰腺在内的多种问题。对于胰腺疾病高危人群(如长期酗酒、家族史、胆结石患者),应结合腹部增强CT或核磁共振MRI等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可加入血液检测,如胰腺酶(淀粉酶、脂肪酶)。
积极治疗:胆石症、肠道蛔虫等疾病。高脂血症患者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进行调控。控制体重:肥胖者要适当减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运动的良好习惯。最后提醒,如果大餐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发热、腹泻等不适,可能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的信号,需尽快就医。此外,如果出现持续腹痛、突然消瘦、血糖水平异常波动、出现黄疸、疲劳与乏力也需尽快上医院检查。保护胰腺,离不开控制饮食。不知道怎么办?点击下方加入7天营养食疗体验营,专属营养师带你一起吃回健康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