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喜报!昆明传媒学院“音舞相伴 艺心向上”实践团成功入选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9 19:01分类: 浏览:372评论:0


导读:近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案例正式发布。本届活动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高校近5000支暑期实践团队参与评选,经校方推荐、团队自...


近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案例正式发布。本届活动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高校近5000支暑期实践团队参与评选,经校方推荐、团队自荐、网络展示等环节,共评选出100支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案例。昆明传媒学院“音舞相伴 艺心向上”实践团成功入选。


本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示大学生暑期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大学生不断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聚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




“艺心向上”实践团




昆明传媒学院“艺心向上”实践团由18名同学组成,昆明传媒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罗跃斌、院长助理田雨及团总支书记刘文蕊共同担任指导老师。团队公益项目自2023年7月开始精心筹备,2024年7月8日正式实施。项目以大理州巍山县非遗保护工程和“巍山县馨安工程”为依托,分为“乡村振兴”支队和关爱“一老一小”支队开展公益志愿服务。



“乡村振兴”支队致力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当地四大非遗传承基地合作,共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基地”;关爱“一老一小”支队则积极助力巍山县“馨安工程”,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提供暖心帮助。


非遗文化点亮乡村振兴,艺术实践厚植乡土情怀


“艺心向上”实践团“乡村振兴”支队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目的,走访当地非遗基地并深入群众进行交流和服务。



在实践期间,支队与巍山县阿依布玛民族工艺有限公司(布扎)、左氏竹编工艺合作社(竹编)、兴巍扎染民族工艺厂(扎染)及尚恩陶艺有限公司(瓦猫)等四大非遗传承基地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基地”。这一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过程中,成员们深入非遗基地学习了布扎、竹编、扎染、彝绣、瓦猫的制作技艺,还积极参与到非遗产品的制作、宣传拍摄、打包质检等生产环节中,用拍摄人物专访纪录片的形式介绍宣传非遗文化,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乡村振兴”支队与国家一级演员李艳芬(银花)、彝族打歌省级传承人字汝民、州级传承人茶菊仙三位传承人开展了“巍山非遗彝族打歌文化交流会”,双方就民族音乐舞蹈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被珍视与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支队将继续深入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路径,致力于助力巍山县非遗产业走出一条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


艺术教学点亮成长梦想,歌舞陪伴守护老人安康


“艺心向上”实践团关爱“一老一小”支队积极助力巍山县“馨安工程”。支队足迹遍布巍山县的多个角落,包括南诏镇北街社区、系马庄自然村、永建镇西山村委会黄栎树村、南诏镇文笔村、巍山县中心敬老院、庙街镇德艺托管中心和六合村委会等。



针对留守儿童,“一老一小”支队不仅捐赠了儿童书包、体育用具、毛绒玩具及益智、学习类书籍等爱心物资。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儿歌接唱、手势舞蹈、红歌朗诵等互动形式,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支队积极响应“团团助双减”政策,创新性地引入了“奥尔夫音乐律动”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们缓解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此外,支队以“我爱的人”为主题,开展了简笔画及手工画课程,教授孩子们白族传统舞蹈,让艺术之光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面对空巢老人,支队成员耐心地和老人们聊天谈心,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内心需求。通过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教授“八段锦”健身气功和使用智能机、文艺慰问演出以及组织击鼓传花、象棋博弈、唱歌接龙等趣味游戏等方式,力所能及为老年人们带去陪伴与欢乐。


用“心”陪伴,与爱同行



昆明传媒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与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共同开展“携手共进 温暖同行”友谊启航见面交流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双方分享实践经验、畅谈发展规划,期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力两校困难学生在学业与生活上共同进步。



校园实践绘青春,硕果累累耀昆传



本次志愿服务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实践团共建4个非遗“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基地”,分别是布扎、扎染、竹编、瓦猫的非遗技艺传承基地。


原创《非遗绮梦》、《有你才心安》2首公益宣传歌曲及MV,歌曲使用权无偿捐献给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及共青团巍山县委。


活动期间共开展5场文艺惠民演出,演出地点遍布巍山县各地;3场红色与民族为主题的惠民“快闪”演出,演出内容传唱度高、传播范围广、群众参与度高。


成功举办1场县级文艺晚会——艺心向上文艺晚会,晚会节目融合歌唱、舞蹈、小品、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实践团为留守儿童和当地空巢老人舞蹈队编排舞蹈并帮助参与演出。


本次活动共计捐送爱心物资227件,爱心物资由昆明传媒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募捐。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家庭超100户,包括巍山县南诏镇文笔村委会、巍山县中心敬老院等6个村委会。


志愿团被评为昆明传媒学院2023-2024年“优秀公益团队”,2023-2024 年度立达公益教育与实践联盟“卓越公益团队”。


团队的志愿服务事迹共计被学习强国、中国网、中国日报、中华网等13家媒体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做了31篇相关报道。


此次社会实践中,“乡村振兴”支队与关爱“一老一小”支队双线并进,不仅在非遗文化传承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更为巍山县的乡村振兴与弱势群体关怀贡献了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服务地方、文艺赋能乡村的责任与担当。



昆明传媒学院“音舞相伴 艺心向上”实践团成功入选本次活动案例,是对我校精心组织实践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充分彰显了昆传学子们奋发图强、积极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社会实践育人走深走实,进一步优化实践体系,丰富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我、增长见识的机会。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创新精神,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更多“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的时代青年。



“艺心向上”实践团


指导教师

罗跃斌、田雨、刘文蕊


团队负责人

李崔敏


团队成员


音乐与舞蹈学院

刘洋、高正涛、杨彤、付怡宁、樊前猛、何新国、刘金瑶、付永杰、罗乐、尹芳炜、卢安妮、王晶、钱毓宁


影视与传媒学院

郭佳佳、张景怡、戴榕荣、马芳倩




图文编辑:段皓天

图文素材来源:新闻中心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党政办公室

审核:党委宣传部

官方网站:www.cukm.edu.cn

官方微博:@昆明传媒学院

官方小红书:昆明传媒学院

官方抖音:昆明传媒学院

(dy1jwznzms9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