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改为“监测”,引导数据质量持续改进

发布时间:2025-03-30 12:19分类: 浏览:68评论:0


导读:2025年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启动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一是确定参加绩效监测的医院名...
2025年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启动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一是确定参加绩效监测的医院名录;二是采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三是按时完成其他相关工作任务,包括:医院满意度调查、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维护相关人员信息等。
从“考核”到“监测”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通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在相关正式文件中,采用“绩效监测”这一表述,替代了此前的“绩效考核”。“国考”一词或将不再适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被医疗行业称之为“国考”。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率先启动。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随之启动。因其考核结果排名影响面广泛而深远,历经数年发展,这项工作备受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关注与重视。
从结果到过程

仅从字面理解,“考核”侧重对医院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最终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医院工作的核心标准,这容易导致医院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使考核指标达标上。而“监测”意味着要从单纯“注重结果评价”转向“注重过程管理”,从侧重“追求考核达标”转为“追求持续改进”。
HIT专家网认为,“注重过程管理”更能敦促公立医院真正以提升医院整体绩效和服务水平为目标,重视绩效指标的日常监测与跟踪。考虑到全国医疗资源分布的区域性不平衡,从绩效考核转变为绩效监测,这一调整无疑是及时的、务实的。
对医院管理部门、信息部门而言,相较于“绩效考核”,“绩效监测”对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给予了更包容、更务实的发展空间,引导公立医院进一步重视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
数据驱动医院运营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在从“考核”到“监测”的迭代中,再一次得到了充分应证。
将“绩效监测”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的指标覆盖范围广、数据质控难度大,医院只有将绩效监测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依托过程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嘉和美康基于数据中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分析系统”正是为此而生,该系统可满足医院自查自评的需要,让医院及时掌握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医院可根据指标薄弱项,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就具体功能而言,首先,帮助医院建立管理标准体系实现政策与制度的标准化管理。
其次,在数据填报方面针对不同职能科室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非信息系统能归集的数据,通过构建院内上报数据流程,实现这部分数据的采集、整合、留存、标化、转化上报,并提供数据监管、统计、管理工具。
第三,在数据监管方面,医院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年度从分析平台下载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指导临床工作改进。
第四,在数据分析方面,可生成指标分析报告、自评报告等,辅助医院进行自查自评。
此外,在微信端,医院管理层可通过微信便捷了解全院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具有可视化分析、日常指标监测预警、异常监控、多层次的数据挖掘和钻取,图形化展现变化趋势、同环比情况等,辅助领导决策

【推荐阅读——互联互通系列】

1.医院如何拿下互联互通测评“五颗星”

2.应用为王,互联互通在应用中缔造价值

3.“数业”融合,构建一体化数据生态体系

4.嘉和美康15个场景通过FHIR测试,剑指互通共享

5.互联互通测评越来越被重视

6.互联互通四甲比四乙难在哪儿

7.从互联互通到互通共享:越过数据标准化这座山

8.大部分三级医院尚未应用平台,如何选型避免踩坑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 : 010-82781919

邮箱:marketing@bjgoodwill.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