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指导,中国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主办的“新时代国际产能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二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实践工坊”顺利举行。
活动上,多位中外高校书记、校长及行业企业专家围绕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教育论道”,分享教育国际化优秀经验,碰撞思想的火花,共同探索新时代国际产能融合背景下中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
聚焦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海外办学课题,中国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道峰做《双向发力 产教融合——打造交通职业教育国际教育品牌》的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学校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案例,为中国院校“走出去”办学提供可供学习借鉴的新思路。他表示,学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通过校校企共建“经世学堂”等项目实施,开展专业海外办学,创新留学生教育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打造国际化教育特色品牌,服务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论道嘉宾中国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远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孟繁增,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副校长张晓燕;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老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尤卫对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趋势和方向进行解读,并针对“职教出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各自分享了海外办学的实践经验,互鉴交流,拓宽中外职业院校“走出去”办学的视野和思路。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锚定“新双高”建设,华晟经世国际教育科技分公司总经理刘天娇做《数字技术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提出了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新路径:搭建国际化数字环境,以AI大模型、AIGC技术、数字人等为技术底座,打造国际国内双主体办学互通的元宇宙教学空间,构建AI+创新数字教学形态,实现多空间、多模态融合的国际化数字教学环境;建设国际化数字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发数字课程、数字教材、数字虚拟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丰富度和便捷性;打造国际化数字平台,运用数字人+元宇宙技术,打造沉浸式数智产品“中文元课堂”平台,解决海外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型贵重实操设备、真实生产实训场景以及大量驻外中文师资的典型问题。论道嘉宾中国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唐明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孙兴洋,柬埔寨柴桢大学副校长列奥克·维瑞克,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帕贡·萨韦特梅西库尔针对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国际化建设进行深入交流,各自分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化技术应用学校专业建设、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举措,为中外院校推动并实践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融合发展提供示范样板。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帕贡·萨韦特梅西库尔格林美中央研究院(深圳)副院长王俊做《Enhancing Integration: GEM’s Impact on Indonesian Higher Educ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的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企业联合印度尼西亚高校在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教育合作和人才发展实践情况,展示出中资企业“走出去”助力中外协同人才培养、人文交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践行成果。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中央研究院(深圳)副院长王俊论道嘉宾中国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猛、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副校长龙婷,越南城东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氏花李,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石油天然气大学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阿尔玛古尔·图尔达加利耶娃针对“走出去”中资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赋能协同育人等议题进行热烈探讨,各自分享学校在不同领域的产教融合模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为中外职业教育协同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贡献校企智慧和方案。此次“教育论道”搭建起中国与东盟院校、行业企业共创共享、互学互鉴的友好交流平台,为培育新时代国际产能融合背景下中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出谋划策,凝聚发展共识,指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