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以数学为舟,驶向思维的星辰大海——记“启航者”孙昕琦老师的教育追寻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13 15:34分类: 浏览:151评论:0


导读:“大家好,我是孙昕琦,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走上教育这条路后,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放弃科研,选择做中学教师?”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










大家好,我是孙昕琦,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走上教育这条路后,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放弃科研,选择做中学教师?”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开始教学时,我以为数学教育只是教学生解题。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面对难题时往往充满好奇,他们的提问和期待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是公式和答案,更是一艘载着他们探索思维世界的船。于是,我开始设计更有趣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用数学的魅力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乐趣。


















在教学工作中寻找教育的温度


初到北京市十一学校,我担任导师,负责白自习和常规管理工作。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与学生建立联系的桥梁。每一次交流、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关心,都让我更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也让我在育人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日常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在探索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关怀与支持。一次讲解复杂几何题时,我注意到一位平时内向的学生在犹豫中提出了一个不成熟但有创意的想法。我没有急于纠正,而是鼓励他大胆表达,并和全班一起分析这个思路的可行性。讨论中,学生们不仅完善了这个想法,还找到了其他解法。那一刻,他们眼中的自信和喜悦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不仅是思维的锻炼场,更是学生成长的温暖舞台。这也让我更坚定地相信,教育的温度在于陪伴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

孙昕琦老师课堂



在任务书中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


在十一学校本部初中直升区的教学中,我多次参与学习任务书的设计与修订。这些任务书不仅是教学工具,也是我和学生共同探索数学世界的纽带。在这期间,我与同事合作完成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设计营养午餐》等任务书,部分成果被收录进十一学校课程院的示范级资源,供全校教师共享。

其中,《设计营养午餐》是我在工作的第一个学期与教研组合作完成的一项项目式学习任务。这份任务书旨在让学生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任务:有的走进食堂与厨师交流,记录菜品的营养成分;有的上网查找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还有的去超市调研食材的营养与价格。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不轻松,但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思维不断碰撞。他们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并体会到营养搭配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心中充满欣慰。2023年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年会上,我分享了《设计营养午餐》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情况,获得了全场最佳的肯定。

孙昕琦老师教育年会分享现场

















在荣誉与反思中不断前行


2024年3月,我被评为北京市十一学校第十六届“巾帼建功标兵”。这份荣誉让我欣慰,但也提醒我保持清醒。教育的路还很长,荣誉只是旅途中的一站,而非终点。

我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是否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的乐趣?是否帮助学生在数学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学生兴趣各异,有的擅长几何,有的偏好代数,我如何引导他们发现自身优势,并提供深入探索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回应这些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做出调整。有一段时间,我注意到学生们热衷于更新教室门上的展板,这不仅丰富了班级氛围,也增进了彼此交流。于是,我提议他们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分享与数学相关的主题,比如与几何或代数有关的趣闻、应用实例或趣味性的题目,并鼓励他们根据兴趣选择方向,成果可以在展板上实时更新。有的小组选择了研究几何图形的规律,设计拼图游戏展示给同学;有的小组则聚焦代数,整理了一份“生活中的方程”小报。活动中,学生们逐渐发现了自己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比如,一位擅长几何的学生提出用折纸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不仅自己动手尝试,还带动组员一起讨论折叠中的规律,最终在展示时清晰地讲解了验证过程,赢得了同学的认可。喜欢代数的学生小组则主动推导一个实际问题中的公式,例如计算操场跑步的最佳路径,他们从简单假设入手,逐步完善公式,过程中展现了对抽象思维的敏锐。

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原本对数学兴趣不大,但在设计拼图时发现自己擅长空间想象,便主动承担了图案的规划任务,逐渐对几何产生了兴趣。看到他们因探索而兴奋的表情,我感到很欣慰,也意识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让我在教学中更注重因材施教,通过观察他们的选择和表现,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潜能转化为自信和能力。

代数小组留在数学教室展板上的作品



以数学为舟,驶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对我来说,课堂是一个充满可能的舞台。每堂课我都精心准备,用生活化的案例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例如,讲函数时,我会引入水电费计算或购物折扣,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概念。课后,我主动与学生交流,耐心解答疑惑。对于几何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从基础图形讲起,通过实例与练习帮助他们进步。当看到他们的成绩提高、笑容重现,我内心充满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孙昕琦老师与直升初中毕业生合影

2024年,我带着在本部积累的教学经验回到了十一石景山学校。迎接我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新学生,他们纯真而充满活力,眼中闪烁着对学校的好奇与热情。我迅速适应新环境,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大胆表达。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让我感动,也推动我不断改进教学。如今,我与这些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携手前行。我相信,未来我们将一起创造更多美好回忆,在教育之旅中收获更多进步。

孙昕琦老师与2024级新生合影








数学是理性的,但教育是温情的。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学会解题,更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我常对学生说:“数学就像一艘船,载着我们驶向思维的星辰大海。”而我自己,也愿意做那个掌舵的“启航者”,带领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中探索未知,寻找属于他们的光芒。

教育的路漫长而美好,我愿持之以恒。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而我的使命就是帮助他们点亮自己的光芒。

——孙昕琦老师



作者链接:孙昕琦,数学教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硕士,2022年入职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曾荣获北京市十一学校年会学习领导力教育论坛全场最佳,北京市十一学校第十六届“巾帼建功标兵”等奖项。



—END—

供稿:孙昕琦

排版:张少焕

审核:罗亦肖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十一石景山

|视频号:十一石景山

邮箱:bndssjs@126.com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北辛安南路16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