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头不愿俯身的赛道里,做深1厘米的生意
发布时间:2025-04-14 20:19分类: 无 浏览:132评论:0

卢祥
八橙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当全球剃须刀市场被飞利浦、博朗、吉列等百年巨头分食,一家来自广州的出海企业却用八年时间,完成从细分品类选品到品牌的反超。在亚马逊电动刀剪类目,八橙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八橙科技)连续登上销量榜首位置,在细分品类将国际大牌甩在身后。
如今,这个驻扎在广州市海珠区的隐形冠军已悄然构建起横跨20余国的商业版图。2020年突破亿元营收大关后,八橙科技仍保持着年均20%~30%的复合增长率,其打造的“SUPRENT”系列产品累计收获超500万海外用户。

谈到八橙科技的增长密码,创始人卢祥将其概括为两点:战略选择与持续深耕。“选择聚焦电动刀剪这一细分领域,让我们成功突围;但要从破局者蜕变为行业领跑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深耕与创新,削足适履,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需求。”

聚焦细分,边缘创新
八橙科技商业奇迹的起点,源自创始人卢祥在2016年一次看似“自断后路”的抉择:舍弃全品类扩张,将全部资源押注在电动刀剪这个垂直赛道。
在八橙科技的展示厅里,只摆放了一种产品——电动刀剪。东西虽小却细分多样,剃须刀、修眉刀、鼻毛剪、私密剪、理发器……毛发护理单品可谓“从头管到脚”。这种极致聚焦的布局,源于卢祥九年前的战略转型——回溯9年前,八橙科技以线上外贸为起点,卖梳子和品种多样的个护电器。然而,创始人卢祥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毅然收缩产品线,在亚马逊平台专注电动刀剪品类。

“我的选择标准很明确:寻找存量稳定、增速平缓的成熟市场。”卢祥解释其商业逻辑时强调,快速爆发的风口领域对于缺乏商业经验的新手风险过高,而看似饱和的成熟市场往往存在被忽视的“夹缝地带”:当巨头们忙着在主赛道筑高墙,总有些细分需求像漏网之鱼,这些恰是小企业的机会。
这种判断在电动刀剪领域得到验证。国际品牌虽在主赛道建立壁垒,但其冗长的决策链条与迟缓的市场反应,为八橙科技提供了“边缘创新”的差异化竞争空间。在发型师、胡须造型等电动刀剪细分品类,八橙科技抓住年规模超10亿元的市场空白——“这对国际品牌而言不足挂齿,但对我们来说,拿下20%份额就是1亿元营收,足够支撑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这种极度聚焦的“边缘创新”策略已在显现威力。通过聚焦发型师专用工具、胡须造型等细分领域,八橙科技成功避开了与大品牌的正面竞争,在巨头们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中走到了全球第一。
“真正的蓝海不在风口浪尖,而在消费者未被满足的日常痛点里。”卢祥总结道。


削足适履,持续深耕
“在电动刀剪这个赛道,我们既要当破局者又要当守门员。”选对路只是第一步,而勇于“削足适履”,不断适应与调整,并持续深耕细作,才是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增长与长远发展的不竭源泉。
当跨境电商的红利期尚未消退时,卢祥便率先嗅到品牌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他带领团队以近乎自虐的革新勇气,从传统贸易模式中破茧而出,将业务形态重塑为“精品化—品牌化”的进阶路径。“提前布局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法则。”在卢祥看来,企业必须像精密刀头般不断打磨自身形态,主动适配市场预期的“鞋型”。这种未雨绸缪的战略定力,使得八橙科技在行业洗牌期始终领先半个身位。

产品力的锻造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战场。面对电动刀剪领域“得刀头者得天下”的技术铁律,为了推出新品刀头,卢祥和团队遍访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工厂,并多次出国考察,研发出了耐磨性更强的类金刚石碳刀头、修剪线条锐利的雕刻刀头等。
“从毫米级的刀头改良到人体工学握柄设计,每个技术突破都是对用户需求的精确解构。”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让八橙科技在细分市场建立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在此基础上,八橙科技依托大数据与AI智能分析,敏锐捕捉欧美日消费者对电动刀剪的新需求,针对刀头、马达、线路板等核心部件进行定制化研发与设计,确保产品紧贴市场脉搏。
2017年,八橙科技推出自主品牌SUPRENT,迅速在欧美日市场崭露头角。该品牌产品线全面覆盖剃须刀、理发器、鼻毛修剪器及电动修眉刀等,并细分为专业线、家用线、女士线及宠物线四大系列。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专业深耕与市场扩张时,中科院工科出身的卢祥给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真正的全球化,始于对细分市场的深度驯服。”

目前,SUPRENT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20+国家独立注册品牌商标,取得10+产品专利项目,已开拓独立站、亚马逊、沃尔玛等全球多渠道销售,年销售额高达1000多万美元,获得全球超百万用户的喜爱。
展望未来,卢祥表示,八橙科技将秉持“让电动刀剪更好服务美好生活”的使命,继续深耕电动刀剪领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人才建设、质量管理、品牌提升等方面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稳步迈向“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动刀剪品牌商”的愿景。

八橙启示录
在资本追逐“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八橙科技的故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与其在红海中厮杀,或冒险开拓未知蓝海,不如在巨头构建的商业生态中,寻找被忽视的细分市场,持续深耕。这种“边缘创新”策略,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的关键一跃。
广州十三行早在200年前就以“船来船往,货通天下”证明了中小商贸主体的韧性与活力。如今,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培育一批“5亿级企业舰队”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需要,更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广州需要更多5亿、10亿级的企业。正如卢祥接受采访时所言,“锅碗瓢盆里藏着百亿生意经”。与其等待一个千亿巨头的诞生,不如培育100家5亿、10亿级的中小企业。这种发展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要流星划过夜空的刹那璀璨,而要繁星满天的恒久生机。毕竟,毛细血管般密布的中小企业网络才是真正的经济活力之源。

本文首发于《新穗商》
扫下方二维码
查阅更多内容,横屏更精彩

NEW ERA GUANGZHOU BUSINESS
策划、编辑 | 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
作者 | 民研院研究员 史冬娜
图片来源 | 本文受访企业

相关文章
- 智汇长安,赋能未来——和利时西安培训中心正式启动,开启工业智能化人才培养新篇章
- 向新而行|双杰集团杰贝特重磅推出全新直流2000V与交流1500V系列产品!
- 消灭报销,用友BIP商旅云实现数电票火车票 “一单一票,自动配单”
- 重大进展!Axcynsis(泰诚思)靶向CLDN6 ADC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
- 和利时成功入选国家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名单
- 天赐荣耀!跻身全球氟化工企业 TOP10
- 打造铁路信号智能运维“超级医生”——“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让运维更高效
- 迈向200万㎡!谷仓全球海外仓版图加速扩张
- 长虹佳华数字科技服务项目亮相中国国际服贸会
- 飞致云荣获“Alibaba Cloud Linux最佳AI镜像服务商”称号
-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