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升旗仪式】“微光成炬·携行致远”主题升旗仪式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14 22:21分类: 无 浏览:170评论:0



“微光成炬·携行致远”主题升旗仪式
近期学校开放了新一批校园志愿服务岗位,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志愿精神在校园内悄然生长。细小的善举汇聚起来,也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为校园乃至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3月10日,以“微光成炬·携行致远”为主题的校级升旗仪式在大操场举行。来自直升初二的郭佳敏同学和直升高一的郭思齐同学担任本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

▲主持人郭佳敏、郭思齐
01

国旗下讲话
本次升旗仪式邀请了直升初二的管礼同学、国际部高三的何宜宣同学以及常规初二的邹函希同学进行分享,他们以不同方式为校园优化贡献力量,践行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勿以善小而不为

▲管礼同学(直升初二)
管礼同学分享了他与刘浩然、王一同同学坚持做的一件日常小事。初一时,他们经常在教学楼自习到很晚,发现年级走廊和教室的灯在几乎空无一人时依然亮着。于是,他们开始主动关闭这些电灯,这一举动逐渐变成了他们三人之间默契的约定,也成为了他们为校园环境尽一份微薄之力的方式。
管礼同学说,他发现身边其实有许多人都在为集体默默贡献力量。有时关灯时,他们会遇到仍在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加班的老师;在流感季节,张驰昀和李天歌两位同学会在饮水机旁放置口罩盒,方便有需要的同学自取。这些温暖的细节让他意识到,同学们都在以实际行动彼此帮助、相互关爱。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管礼通过担任学科助理、导师助理等岗位,为同学们和年级做了更多事情。在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满足和快乐。服务与奉献的形式虽各有不同,但价值不分高低。即使是举手之劳,只要持之以恒,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带来积极的改变。
以行动创新推动环境保护

▲何宜宣同学(国际部高三)
何宜宣同学是BNDS Blue Cogitator(BBC环保社团)的联合社长之一。高一时,她首次了解到BBC社团的废纸回收项目:通过设置回收箱收集废纸并与纸厂合作,将其转化为再生纸。三年间,社团成功回收近两吨废纸,这一环保理念深深吸引了她,促使她加入并积极参与其中。
在BBC社团的三年里,何宜宣通过参与志愿项目,深入了解了校园生态问题以及环保组织在实际运作中的挑战。社团不断更新工作方法,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比如与校园餐厅合作,回收咖啡渣用于开心农场堆肥,推动可降解餐具的使用。
随着社团的发展,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BBC与版画社、观鸟社、光影Photography等社团合作,在798艺术区策划了首场环境艺术展,用艺术表达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将环保成果推向校外,吸引更多人关注北京快速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此外,他们还与已毕业的陈思如同学合作开发校园文创产品,将收益投入新的环保项目,践行“商业向善”的理念。
这些经历让何宜宣感受到,志愿服务不仅是用自己的力量让社区变得更美好,更是汇聚更多人的力量,关注社会问题,在克服挑战和创新中实现梦想。BBC社团的故事从一个简单的废纸回收项目开始,却点燃了更大的环保理想。
校园活动的幕后点滴

▲邹函希同学(常规初二)
去年三月,邹函希同学通过竞选成为校学生会常委,并深度参与了多个校园活动的筹备工作。作为策划团队的核心成员,她分享了2024年狂欢节的幕后故事。从去年十一月初起,团队便通过头脑风暴,提出了多个创意方案,最终确定了“葫芦娃找爷爷”这一充满童趣的主题。备受好评的“十一教师综合素养考试”和“根据碎片信息猜测老师身份”等活动,也是团队在大胆想象和反复打磨中诞生的。筹备期间,团队成员常常在会议室连续讨论两三个小时,齐心协力将方案从雏形推向完善。
邹函希还回忆了与宣传团队和设计团队负责人童慈恩、周珈仪同学一起在校园内踩点张贴地贴的经历。狂欢节前,她们穿梭于各个教学楼之间,反复估算游玩路线和聚集点,确保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此外,她讲述了狂欢节当天三座万花筒的诞生历程。三个团队在搭建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曲折和失败,常常忙碌到深夜,只为让成品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
邹函希说,深度参与校园活动的策划让她意识到,大型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众人的默默付出与紧密协作。随着学生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她呼吁更多同学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提交关于优化校园的提案,为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发言回顾
(右滑回顾何宜宣、邹函希同学的精彩发言)
文字 / 郭思齐 郭佳敏
供稿 / 教导处
相关文章
-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