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端侧AI | AIPC不仅是能跑AI功能的PC
发布时间:2025-04-17 07:24分类: 无 浏览:23评论:0

让世界上每一台设备拥有自己的智能
真端侧AI亮相MWC2025!
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Barcelona 2025)上,某头部出海品牌隆重发布AIPC产品。该款AIPC搭载了真端侧AI——Yan架构大模型。Yan架构大模型以非Transformer架构、全场景离线能力,开启端侧AI规模化落地新纪元。(鉴于商业保密要求,暂不披露合作伙伴名称,以下简称该头部出海品牌)。
这一发布标志着消费电子领域从“云端依赖”跨入“端侧自主”时代。
一、技术革命
Yan架构大模型为何定义“真端侧AI”
1.非Transformer架构的颠覆性创新
传统大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受限于Transformer架构的算力黑洞,即便号称“端侧部署”仍需依赖云端协同,或者离线运行时功能有限。
因此,部署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的PC存在明显局限,架构层面基于Transformer架构,需调用云端算力完成复杂任务(如多语言翻译、长文本生成),本质仍是“云+端”混合模式;硬件门槛高,依赖专用NPU芯片或高端GPU,难以在普通消费级PC落地,在离线场景下普通消费级PC仅能实现“轻量AI功能”(如语音唤醒、基础图像处理)。
在行业普遍将“端侧AI”与“云端协同”划等号的背景下,RockAI的Yan架构大模型作为全球领先的非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之所以被称为“真端侧AI”,关键在于突破了架构层的技术边界。
基于架构层的颠覆性创新,Yan架构大模型消除了对云端算力的依赖,即使算力受限条件下也能流畅运行,同时大幅提升本地推理效率,可高效处理语音、图像、文本等多种模态信息,适配手机、AIPC、机器人、无人机等多元终端设备。
2.真端侧标准:从“功能割裂”到“场景闭环”
如前所述,端侧AI的行业现状是本地仅运行AI子模块(如语音输入),部分功能需实时回传云端完成核心逻辑(如语义理解),导致断网环境功能缺陷或瘫痪以及存在数据隐私风险(用户对话内容经云端服务器),从而场景局限在聚焦“单点优化”(如会议纪要模板生成),缺乏跨场景连贯性。
相反,Yan架构大模型定义的真端侧AI具备以下特点:
可见传统AIPC的“端侧”仅是云端能力的延伸,而Yan架构大模型首次在消费级硬件上实现AI会议助手、AI相册、语音助手、AI知识库等全功能离线AI。
二、场景革命
AIPC如何重塑生产力工具
直击用户对数据安全与离线AI的迫切需求。

1.AI会议助手:无需网络的会议助手
· 中/英/俄三语实时转录,嘈杂环境精准区分说话人 。
· 离线生成待办清单,涉密会议全程本地化。

2.AI相册:高效精准的搜图助手
·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图片处理能力,高效精准搜图。
3.语音助手:随时语音沟通的智能助手
· 支持语音唤醒(嘈杂环境,毫秒级响应),指令跟随。
4.AI知识库:基于本地资料的AI问答工具
· 本地文档智能检索,秒级准确定位,杜绝数据跨境风险。
三、出海新范式
端侧AI的国际化想象空间
该头部出海品牌与RockAI的此次合作,为首次在消费级PC实现多模态大模型全离线运行,同时也是首次在端侧设备同时满足三大硬指标:全离线多模态任务(语音/文本/图像)、消费级硬件承载完整大模型、小语种原生AI能力。
这标志着AI硬件从“连接云端”的工具,进化为“拥有本地智能”的主体。同时在数据监管严苛的市场完成商业化闭环,成为数据主权敏感地区的破局利器。
写在最后
当AI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口袋
该头部出海品牌与RockAI的此次合作,实质是对AIPC离线场景的重新定义。
AIPC不仅是依赖云端、“能跑AI功能的PC”,部署了Yan架构大模型的AIPC定义的新标准是“自主智能终端”——端侧闭环、隐私安全。
Yan架构大模型开启端侧AI“可用→好用”拐点,未来,RockAI愿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全球端侧AI生态。凭借超强底座能力,Yan架构大模型将更广泛地部署在手机、AIPC、平板、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上,让更多用户感受到Yan架构大模型的AI能力,为实现AI普惠贡献力量。
文案 | Alicia
图片 | 半仙
排版 | 花花
往期推荐
MWC2025 Yan架构大模型即将亮相

新版官网上线!解锁不一样的RockAI

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RockAI与OpenAI等入选


标签:人工智能
-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