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

发布时间:2025-04-17 09:01分类: 浏览:26评论:0


导读: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国家卫生健康...

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指引》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主要功能,二是建设模式。

主要功能:5个方面36项

在主要功能方面,《指引》包括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5个方面36项功能。

一是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7个资源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功能。

二是便民惠民服务协同应用,包括电子健康卡应用、“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慢病”协同管理、“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诊疗服务、中医智能辅诊服务、中药智能药学服务、基层缺药登记服务、居民用药监测服务等9项信息化功能。

三是医疗管理服务协同应用,包括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合理用药审核及药事管理协同服务、医保业务协同服务、远程医学教育、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5项信息化功能。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包括慢性病、老年健康、妇幼保健、疫苗接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其他卫生等业务协同服务的7项信息化功能。

五是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包括综合决策管理可视化展示和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药品耗材、行政、医共体绩效、医疗废弃物等统一协同管理的8项信息化功能。

建设模式

在建设模式方面,《指引》包括强化省市统筹集成部署、统一信创网络管理要求、优化系统信息协同共享、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等4个方面,明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要基于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业务需求,一体化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业务整体协同服务体系,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业务功能应用。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全景图
如何抓好落实

一是提级开发部署信息系统。鼓励地方以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部署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加强全省医共体的服务信息和功能统筹,减少重复开发,防止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县域建设多个医共体的,要加强业务整体协同联动,鼓励以“主中心+分中心”模式组建信息化系统服务网络。
二是硬件设施设备与基础软件应当符合信创要求,应用软件产品符合信创和软件正版化工作要求。网络架构优先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按照纵向业务网的要求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业务特性要求规划网络资源。
三是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将慢病、老年健康、妇幼保健、护理、中医药、疾控、预防保健等业务充分融合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建设中,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四是确保网络与数据安全。不断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完善信息系统防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保和密码应用,防范数据集中存储后的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筑牢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要落实安全可靠要求,做实应急预案,加强网络安全日常监测和运维管控。
五是抓好部署和落实。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检验检查结果共享、内部资源统筹、绩效考评、行业监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用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服务便捷性和治理效能。

【推荐阅读——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系列】

1. 构建全新的横纵标准新架构(上)

2. 构建全新的横纵标准新架构(下)

3. 将医疗质量安全制度真正融入诊疗活动中
4. OFD病案归档:国产之光赋能智慧医疗
5. 强化区域数据利用,增强数据惠民效果

6. 打造覆盖全诊疗周期的专科管理体系

7. 人工智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 : 010-82781919

邮箱:marketing@bjgoodwill.com